Sunday 7 July 2013

《我,作詞家》讀後感

熟悉的名字(;

記不記得我之前提到我借了一本和自己興趣有關的書?沒錯,它就是由著名詞人陳樂融寫的《我,作詞家——陳樂融與14位詞人的創意叛逆》。

閱讀這本書有點像在複習寫詞課,因為書中提到的內容在以前上課時也有學過或聽過,比如“曲是肉體,詞是靈魂”;寫商業歌詞像是“品牌包裝工程師”,得為歌手量身打造;而有些詞人從自我表達開始寫詞,到後來為了迎合市場寫詞,我也是。

當然新收穫還是有的。這本書是人物訪談誌,訪問了14位詞人(包括作者本身);談到了寫詞經歷和對於作詞的看法,也談到生活與作詞的關連,比較personal。因此我更進一步地了解到自己與數位資深詞人的共同點與差別在哪(當然差別是除了資歷與作品差非常非常遠之外):好比有些詞人比較喜歡或擅長填詞而其他習慣作詞;我屬於前者。

這本書還有個有趣的地方,至少對我而言。那就是歌詞摘錄。因為訪問的詞人當中最年輕的是方文山,其他資深詞人寫過的歌曲我好多只聽過但沒注意過作詞人是誰(因為大多是90年代或之前的歌,只在小時候聽過)。而這些歌曲可能單看歌詞也想不起怎麼唱,只覺得好熟悉,好熟悉。所以閱讀這本書就變得有點好玩,像是在考自己的記憶似的,試著想起歌詞怎麼唱,可有時想起了又覺得自己老,怎麼這麼“經典”的歌也會唱,哈哈!哦,對了,因為近期選秀節目多,看了這本書也才發現原來評審們真的大有來頭。最“驚訝”的是發現十一郎是女生吧,因為筆名中的“郎”,我一直以為怎麼有一位男生常常替張宇寫詞,還以為是他的好友,原來是太太 -.- 真是失敬啊,失敬... ...

比較遺憾的是這本書並沒有訪問創作歌手,只收了五月天阿信的推薦序。會遺憾是因為近期我較注意的詞人以創作歌手為主,如阿信、張懸、還有在報章樂評中被形容為“ubiquitous”的吳青峰(;(他還真是ubiquitous到我想聽完他替別的歌手寫的歌都不太可能... ...)但我明白作者的出發點,畢竟純寫詞、填詞的作者工作性質和經歷與創作歌手不同。既然書本名為“作詞家”,把重點放在“作詞”並省略工作也包括演唱或音樂創作的作者是合理的。

也正因如此,我更確定作詞並不能當全職。有好多詞人從為唱片公司打工出道,目前也還在經營與音樂相關的公司。但現在唱片算是夕陽行業,我總不能一畢業就進唱片公司做全職工作吧?真的不太實際耶... 不過也沒關係,當“副業”我也樂意好好經營。也感激有好的起步(我指照片裡的名字(;)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